科技園區的便利商店,每天早上都會湧進一波準備進辦公室的上班族買咖啡提神;夜市外圍的公車站,則在每天傍晚聚集了放學後的學生與外食族;而在醫院裡,不論何時都有著陪伴看診的照護者與病患,上述的情境,都是我們熟悉的日常場景,也自然的形成了具有特定功能的商圈。
這些人,為什麼會在這些地方出現?他們正在進行什麼樣的生活行為?而這些訊息,對品牌來說,又能帶來怎樣的策略啟示?
從行動的發生點,看見族群的真實輪廓與分佈
如果品牌想看懂這些場景背後的意義,得先從一個根本問題開始思考:人們為什麼會出現在「商圈」?
答案其實很簡單——因為他們有某種生活需求,而那裡剛好能被滿足。有些人為了日常、重複性的行動頻繁造訪,例如上班、用餐;有些人則因為特定階段或目的而短暫現身,例如試婚紗、看車、挑傢俱。
這些帶著明確動機出現的人群,因場域的功能而聚集,自然地依商圈型態形成了清晰的族群分類。對品牌來說,這些人非常有價值,因為他們不是透過輪廓標籤被預測出來的假設,而是用實際行動展現出需求的真實人群。
Webb 商圈數據,讓品牌不只找對場域,更找對場域裡的那群人
當我們知道不同商圈自然聚集出高消費意圖的人群後,下一步的關鍵是:如何進一步識別出,這群人之中,誰與品牌當下的目標最契合?
Webb 商圈數據就是為幫助品牌在這些場域裡,做出更靈活、彈性的策略運用而開發,OneAD以經濟部劃設的商圈邊界為場域基礎,透過地理圍欄與GeoInsight AI 技術,整合超過十萬筆的地點座標與零售數據,來辨識這些場域的族群。
像百貨商圈,聚集的多是收入穩定、重視生活品質的白領族群,對許多中高價位品牌來說,已是一群具備高度行動意圖的核心受眾。Webb 商圈數據讓品牌不只可以根據產品、價格定位來鎖定這群人,也能依據不同的行銷節奏與目的,進一步細分:例如根據他們的消費品類、停留時長、再訪行為,找出其中與親子相關、保健品偏好,或其他特定情境關聯性更高的次群體。
這樣的細分,不是靠預設標籤或人口推測,而是根據人群在商圈中的實際購買行為數據,切分出對應不同策略目的的次群體,讓品牌在同一個商圈裡,既能精準對應產品需求,也能保有彈性延伸的操作空間。
從地點辨識到訊息引導:商圈讓溝通更貼近行動關鍵點
商圈讓人們聚集,也為品牌提供一個認識消費情境的起點。當品牌能從場域中清楚看見族群與其生活行動的對應關係,就不只是知道「要對誰說話」,更能進一步掌握「什麼時間、什麼情境下說什麼話,最可能促進品牌認知或購買」,讓消費者達到購買的最後一哩。
例如:一個主打保健營養補充品的品牌,可以運用 Webb 商圈數據,辨識出在醫療商圈中頻繁出現的中高齡照護者族群,透過手機廣告推播強調「日常保健+照護者支持」的雙重訊息,促使他們前往鄰近藥局或便利通路立即購買。
Webb 商圈數據,為品牌提供的不只是媒體投放的選擇依據,更是一個重構行銷策略起點的關鍵視角——讓人群不再只是模糊的輪廓,而是生活中真實出現、帶有消費意圖的行動者。
當行為發生的場域被看見,品牌也就能找到真正該出現的位置,在線上觸發購買的每一個關鍵瞬間。
延伸閱讀:
想了解更多 Webb商圈數據應用?立即聯繫 OneAD專業團隊,打造專屬廣告解方